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_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了 _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了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那些消失在北京车展的汽车品牌,如今都过得怎么样了?

2.海马汽车口碑为什么这么差?有什么缺点?

3.海马汽车M5为什么停产呢?

4.汽车 4S 店纷纷倒闭,汽车商家该如何自救?

5.关于海马汽车跟马自达汽车销量销售地的问题

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_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了

那些消失在北京车展的汽车品牌,如今都过得怎么样了?

       9月底开幕的北京车展,可谓震动了整个汽车圈。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汽车销售、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行业等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无一例外遭受重创。尽管中国因防疫举措有效,迅速恢复了生产经营,但在全球化如此深重的今天,中国汽车市场也无法独善其身。而北京车展就像是行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令众多车企共聚一堂,它令大波新车同日亮相或上市,它的声量与繁荣,给予汽车行业继续冲刺2020年的信心。

       只不过,北京车展延期5个多月,在这个证明企业实力的大舞台,有些汽车品牌已经等不到了。经历了多届北京车展/上海车展的轱辘哥,在翻开今年的北京车展展位图时发现,部分自主品牌赫然消失。难道它们真的混不下去了?

       海马汽车

       在北京车展上消失的海马汽车,此前最出圈的新闻或是卖地求生存。据海马汽车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海马汽车8月销量为897辆,同比下滑42.5%;今年1-8月累计销量8301辆,同比下滑55.74%。这一数据确实过于惨烈,不但无法比肩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甚至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不及哈弗H6这一单款车型的月销量。

       海马汽车目前的销量主力是8S等SUV,另外MPV也有部分车型在售,至于轿车,海马或许已经放弃了轿车市场。就在今年8月份,海马汽车还发布了全新一款MPV车型——7X,可惜上市首月销量仅为几十辆,对整体的销量并无太大拉升作用。回想曾风光无限的普力马和福来美,海马汽车的境遇令人十分唏嘘。

       销量差自然会导致车企利润低甚至亏损,步入困局的海马汽车在2019年卖房300多套获得收入1.62亿元来为自身续命,令行业内外为之震惊。所以,今年海马汽车很可能是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展位费而缺席北京车展。

       但海马汽车为何会沦落至此?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海马与一汽多年来斗争不断,减弱了发展的力量。二是海马多年来依靠马自达的技术,自身研发实力没有跟上,在与吉利、长安等自主车企的竞争者处于下风。三是产品优势不强,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

       出道即巅峰的海马汽车,走过三十多年后反而日渐式微,如今要想获得改变恐怕已积重难返。请景柱重新出山,聚焦新能源汽车,海马汽车还有机会吗?

       力帆汽车

       对于年纪稍长一点的消费者来说,力帆汽车这一名号应该不陌生。尤其是力帆汽车创始人尹明善,多少都曾听闻他的传奇故事。1992年,50多岁的尹明善投身制造摩托车发动机行列,短短三年时间便赚到第一桶金,获利1500万元。掌握了摩托车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后,尹明善开始生产出自己的摩托车——力帆摩托车,并且把它做大做强,长期位居中国摩托车行列前三。但野心不止的尹明善还开始了造车梦,并在2006年生产出第一辆力帆轿车。

       力帆汽车进入消费者视野后,虽然没有十分爆款的车型,但路面上多少能见到一些。力帆先后上市了320、620、X60、X50、720、330、530、630、迈威、轩朗等多款车型,产品覆盖各细分市场。轱辘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款山寨了MINI的力帆320,事实上,“山寨”是力帆汽车一直没能撕掉的标签,也导致了其品牌形象一度受挫。加上发动机技术与对手竞争毫无优势,产品质量备受质疑,力帆汽车风光的日子并无多少。

       值得关注的是,力帆汽车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在2012年便宣布要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但是,就在2016年,力帆汽车便因“骗补”一事而被推上风口浪尖,2000多辆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违规获取超过1亿元的补助资金。此后,力帆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就没能再掀起了风浪,存在感进一步降低。

       2019年,力帆经销商因力帆汽车产品竞争力不佳、力帆低价出售新车给其它汽贸店等原因联名到重庆总部维权,将力帆汽车再次送上热搜。2020年,身陷破产传闻的力帆集团,其最大股东力帆控股申请破产坐实这一消息。那么,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过千辆的力帆汽车能否翻身?业内普遍持不看好的态度。生存已是问题,无法参加北京车展自然是意料之中了。

       猎豹汽车

       进入公众视野时间虽不长,猎豹汽车却凭借60余年军工传统和30余年汽车生产制造经验而成功吸引了几十万车主“买单”。猎豹汽车诞生以来开了400多家4S店,猎豹CS9、猎豹CS10两款主打车型进入的是SUV细分市场,外观颜值还不错,上市后销量表现还不算太糟糕。此外,定位高端的猎豹Mattu,因搭载宝马血统发动机,拥有奔驰内饰,起售价却不到12万元,一度为猎豹汽车挣得不少曝光度。

       但后期猎豹汽车因质量口碑下滑,车辆问题不断,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在2019年年底,有消息称猎豹汽车即将进入破产程序,但这一消息随后被否认。2020年,猎豹汽车经销商多次到猎豹汽车总部进行沟通、维权。不久前,猎豹汽车经销商公布了一份《关于停止中国境内猎豹汽车免费售后的声明》。据声明显示,由于猎豹汽车厂家在最近15个月内停止汽车生产和配件供应等,中国境内所有猎豹4S店将无法免费提供猎豹汽车质保手册上的各项免费保养、维修、质保等服务。

       都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从猎豹汽车被传出经营困难开始,到猎豹汽车经销商维权,到猎豹汽车车主无法进行正常的售后服务,即便猎豹汽车依旧不公开其目前境况,也已一目了然。同样地,身陷困境的猎豹汽车也再无参加北京车展的理由。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海马汽车、力帆汽车、猎豹汽车,还有众泰汽车、华泰汽车,以及退出了中国市场的铃木汽车等,通通缺席了北京车展。未来的北京车展会愈加繁盛,还是声量愈小?在轱辘哥看来,江山代有人才出,缺席的没能来的品牌固然也有,但也有更多的新品牌取而代之。汽车工业转型阶段,车企的核心技术、市场应变能力等,始终是决定其是否继续参与“游戏”的关键。正所谓,走正路,才能走长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海马汽车口碑为什么这么差?有什么缺点?

       

        文/BONO

        海南的上市公司,总体业绩不好。

        上一篇我们说了海南海药,这次我们来看一家 汽车 公司,海马 汽车 。

        这家公司在行业内耕耘30年,不料,2017年行业见顶,两年时间就亏了20多亿,几乎亏掉了公司前30年的累计利润。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亏钱的能力,赶得上那些烧钱的互联网公司了。

        到底是像海药一样,是内鬼作祟?还是别的原因呢?

        先天不足 出生的时候就没有准生证

        1988年4月13日,国务院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刚成立的海南政府希望发展自己的 汽车 制造工业。

        当时菲律宾政局动荡,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从菲律宾前总统手里购买了前总统马科斯个人的 汽车 工厂,以复原建设方式整体搬迁到海口金盘工业区,冲压件厂更名海南 汽车 制造厂。

        恰好,1990年,马自达处于危机之中,急于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当时,马自达社长在海南参加活动,被安排去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参观。

        从1969年开始,马自达就和福特开展合作,马自达社长认出海汽用的是福特的生产线。亲人相见分外亲,因为机缘巧合,因为互补,双方很快达成共识,1992年共同组建海南马自达 汽车 公司,其中马自达拿出HMC6470旅行车的全套模具、夹具作为出资,日方占股25%。

        1993年,海汽开始组装生产源自马自达第一代mpv的HMC6440,1994年,开始生产老款 323。

        生产倒是生产了,短短几年投产了多款车型。

        可惜,先天不足,亲妈不待见。海汽没有“准生证”——没有取得国家颁发的轿车生产许可证,生产的 汽车 只能在海南省省内通行。

        合资公司运行没多久,被勒令暂停,因为当时的计划是在南方成立一家以商用车为主的合资公司,希望合资对象先是克莱斯勒,后变为奔驰。

        不过奔驰先是提出了,马自达不能与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合资的条件,后来又多次计算,认为商用车市场有限,而合资投入或要多达上百亿元,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放弃。马自达被同行算计,被政策卡住了脖子。

        当时,海南全省人口还赶不上一个广州市, 汽车 需求不足,无法提高产量,成本居高不下。1997年,海汽濒临破产。

        一切,为了得到一张准生证。

        为了取得生产轿车的资格和必要的资金,海南省政府同意工厂挂靠在一家国有大型 汽车 企业名下。1997年11月,共和国长子一汽来了。双方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集团100%控股的一汽海南 汽车 有限公司,公司作为一汽集团在华南地区重要的生产基地,正式纳入一汽集团,被纳入到统一的盘子里。

        黑户,终于有了户口。

        双方有各自的利益,长春和海南有各自的利益。2001年,一汽海南上市小型MPV马自达普力马,一汽希望把这款产品带到长春生产,海南没有答应。

        2002年7月,海汽集团开始投产以马自达323为基础的福美来,一汽同样希望一车双用,依旧落空。

        为了安慰一汽,马自达给予一汽马自达6的国产权。2003年4月,马6正式在国内上市,这是中国首款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B级车,后来,有了与马自达6同平台的一汽奔腾轿车。

        马自达对一汽也有企图,那就是庞大的销售网络。

        一汽海南和一汽轿车,虽然都挂着“一汽”的前缀,本质上是两家公司,一个是长子,销售渠道、网络庞大,生产能力强,马自达希望并网,使用一汽轿车的网络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最大化。

        2004年,一汽、海汽和海南政府重组架构,组建“一汽海马 汽车 有限公司”,一汽、海汽和海南省政府所持股比分别为49%、49%、2%。约定在一汽海马成立两年内,一汽和海汽将分别回购海南省政府持有的2%。

        很快,马自达要求将一汽海马与一汽轿车的销售权,统一合并到一汽马自达 汽车 销售公司,一汽海马只占其中少部分股权,要求一汽海马放弃采购权、国产化权。

        海汽怒了,双方一拍两散。2006年底,双方合作到期,一汽海马不再拥有马自达品牌的使用权。

        两款车型的热销让马自达有了更大了野心,马自达把橄榄枝抛向了实力更强大的一汽和长安,高级别的车型马自达6放在一汽轿车生产,福美来的换代车型放到了重庆与同平台的福克斯共线生产。

        海马,再次遇到了没有新车的瓶颈。

        可以说,这是一家先天不足、充满波折的企业。

        自身太弱 被抛弃后无法独立成长

        2006年,没有了马自达这个大腿,公司开启自主之路。

        这才发现,要什么没什么。因为从88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工厂和车型都是别人的,只有制造能力,没有研发能力,海南当地缺乏技术人才支撑,工业基础不足。

        这一弊端在公司的今后发展上显露无疑,好的时候,主力车型月销量可以过万,但外观始终和马自达高度相似,饱受指责。而公司自主设计的车型,没有一款得到市场认可。

        独立发展之后,公司并没有摆脱对马自达的心理依赖,一直在吃老本儿,说海马 汽车 是山寨低配马自达,一点儿也不过分。

        公司决策层不坚决,在 汽车 行业大发展时期,错失黄金三年。

        2007年2月,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全资收购位于河南中牟县的郑州轻型 汽车 制造厂。

        偏居一隅的海马 汽车 ,决定在中原腹地建立一个更大的生产基地,设计产能30万辆,远高于海口工厂。

        胃口很大,消化能力不强,公司的动作太慢了,新基地三年后才投产。2019年的今天,特斯拉从上海拿地到新车下线,只用了一年。

        要知道,2007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进入爆发期,在这黄金三年内,每一年对手都在快速成长。

        长城 汽车 招股书中披露,2008年至2010年,公司SUV销量分别约为4.4万辆、5.8万辆、13.7万辆,复合增长率76.5%。2010年,公司SUV市场占有率11.3%,重新成为全国SUV销量第一。

        2008年、2009年、2010年,长城 汽车 销量分别约为12万辆、21万辆、36万辆,复合增长率约74%,基本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36万量,意义重大!这差不多是一个二线合资品牌的全年销量。这个体量足以支撑起全国性的销售网络。长城 汽车 只要稳扎稳打,出局的概率很小。

        汽车 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重技术,重资产,研发沉没成本高。

        首先是研发费用。 汽车 行业的研发费用非常高,以海马3为例,花了42个月,投入4.95亿,2013年上市至今累计卖出18万台,车均研发费用2777元。

        长城哈佛H6,2013年上市至今销售200多万台,假设研发费用相同,H6单车分摊的研发费用大概只有200元。

        海马 汽车 近些年单车利润一直在1000元左右,长城 汽车 是5000元。相差4000元。而合资品牌单车利润能达到8000元。

        假设,同级别产品,长城 汽车 选择降价1000元,海马 汽车 跟进降价1000元,这样,长城单车利润变为4000,海马利润为零。

        在重资本面前,小=弱=灭亡。

        从2007年到2017年, 汽车 行业大发展,很少看到亏损的车企。但2017年行业见顶之后,一年之内,小型车企一夜之间全部死亡,无一幸免。1000元的单车利润,意味着销售净利率不足2%。

        当行业销量放缓之际,合资车企推出低价车型下沉式争夺市场,吉利、长城这样的自主龙头两面出击,8万以下车型要抢,中高端也要抢,领克和魏相继推出。

        销量,不止关系到成本,还关系到经销商网络。

        我国 汽车 行业几乎全部采取4S店的方式,一般单店只能经营一个品牌。车型要多,销量要达到一定规模,经销商才愿意投钱为你建店。建设一个4S店,期初投资至少要几百万,几款小车型,不可能有经销商愿意接盘。

        为什么国内 汽车 企业要推出高端品牌呢?这关系到生存。

        我们也看到了,车均利润和合资品牌利润相差近半,如果行业没有从冬天回暖,到时候单车利润没有提升的话,下一批死掉的就是长城和吉利。

        来看一下 汽车 行业近几年的库存数据。

        图中两个最高的尖峰都是 汽车 行业优惠政策退出的时点。

        2017年,购置税优惠彻底退出,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库存系数比值接近1.8,随后快速下降到0.8,这是一个自主品牌库存积压和降价甩卖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小车企在这段时间全部倒下。

        2017年,海马 汽车 首次巨亏,这一年,全国 汽车 销量同比只是小幅下滑。说明,海汽在国内品牌中,也没有竞争力。

        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情况是最清楚的,我相信,在2016年行业还没见顶之时,公司已经预见到了购置税优惠退出后,企业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这一年,有经销商出现亏损,海马承诺的返利迟迟没有兑现,到了2017年,大批经销商扛不住先撤了。

        至此,海马 汽车 危局彻底无解。

        两年巨亏之后,到了2019年,海马 汽车 沦落到卖房保壳的程度,卖的房子多数是员工宿舍。近日,公司已经成立转型办公室,市场传言公司已经准备退出 汽车 行业。

        为什么两年能亏完30年的利润?活着也是苟延残喘

        2017年,公司收缩。

        当年年报指出,2017年,公司以“收缩聚焦断舍离、细分市场前三甲” 为宗旨,以品类战略为核心,实现转型升级。传统燃油 汽车 聚焦8万级强动力SUV和7座多功能家轿,新能源 汽车 聚焦长续航和智能网联。报告期内,虽然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但在其他方面仍取得了较大进展。

        说完这番话后,2018年公司营收再次腰斩,亏损进一步扩大。

        到这个节骨眼,还在说漂亮话,所以,别指望上市公司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逃跑,一定要自己研究。

        2016年,公司账面未分配利润19亿,到了2019年三季度,已经是-8.8亿,亏完三十年利润,还要倒贴9亿。

        汽车 行业亏损起来格外惨烈。

        主要原因是车型停产会带来巨额减值。公司三次发公告计提减值,分别计提了1亿、5.4亿,13.7亿减值。

        减值公告翻译成人话就是,车卖不动了,只能停产,相关无形资产、模具、夹具、零件现在只能当废品卖。

        让人痛心的是,第一次计提减值时候股价还有五六块,

        发布公告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微跌0.49%,报收6.07元。

        随后最多涨到6.8元,但业绩雪崩之后,最低跌到一块多。

        即使是第二次计提减值时,股价还在4块多,很多投资者持有不动,一直等跌到1快多。

        可见,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知道, 汽车 行业计提减值背后意味着什么?

        第一次减值公告后公司股价仅仅微跌

        从主力车型销量不佳,决定了海马 汽车 的覆没。 汽车 企业没有爆款车的车企,注定失败。

        车企的研发费用中,沉没成本的比例很大。测试费用、模具成本,统统沉没。如果一款车停产了,这些东西的价值都会变为零。如果连续几款车销量不好,收不回研发成本,企业立刻陷入困境。

        汽车 的研发周期很长,投产后能不能畅销,不确定性很大。小的车企没有那么多资源研发太多车型,如果押宝一款主力车,一旦销量不好,风险将无法控制。大型车企靠车海战术,分散风险。

        近几年, 汽车 企业两极分化甚于房企,头部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加速进步,新车周期从五六年缩短到两三年,行业壁垒越来越高,海马这类小车企,其实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资本。

        更为致命的是,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实施后,车企必须在兼顾燃油车战线的同时,研发电动车。这一切都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进程。

        新能源 汽车 的大潮还没来,国内 汽车 行业的第一次洗牌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

        到2030年,传统燃油车在海南就没戏了。按照规划,到2030年,海南全省累计建设充电桩94万个,推广应用电动 汽车 100万辆,实现全域 汽车 清洁能源化。

        如果要投资一家公司,一定要搞清楚公司所处行业的格局和竞争规律。每个行业都有规模优势,但 汽车 行业太惨烈了,做不到每年30万以上的销量,支撑不起经销商网络,只有死路一条。

        行业留给车企的时间并不多,从2007到2017是十年黄金期,如果没有在2012年左右站稳脚跟,就会出局。到2030年以前,没有实现转型,也会出局。

        海马 汽车 半死不活,从销量跟不上行业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出局。第一次减值公告,就是逃命的信号。

        很多企业“活着”,但其实已经死去。

海马汽车M5为什么停产呢?

       海马汽车之所以会口碑很差主要问题就是质量太不好了,而它最大的缺点也是质量太不好了。现在海马汽车基本上已经处于退市边缘,可以说这个老牌车企以后很难生存下去了。下面我就以海马S5为例,全面分析一下它的缺点吧。

       海马S5这款汽车曾经被海马寄予厚望认为它会火爆一把,然而人生处处是打脸,S5这款车的质量问题简直多如牛毛,因此口碑再一次崩坏而销量也惨淡到让海马高层怀疑人生。

       海马S5的缺点一:异响严重,这个问题很多车型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过,但是很少有像海马S5一样几乎整车都有异响的却很少了,像发动机异响,刹车异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大规模的爆发过。很多车主反应平时异响就已经很严重了,但是上高速以后才发现那些异响简直是小儿科,在高速上海马S5异响尤为激烈,总让人觉得这个车即将散架,这种让车主们开车的时候几乎都是提心吊胆的,而且在反应了异响严重以后,海马公司居然完全不管不顾,这种做法更是让很多车主寒心不已。

       缺点二:变速箱损坏无法正常行驶,曾经有车主反应过他买海马S5两年,变速箱坏了两次,这种一年一换的频率简直让人崩溃,而且变速箱突然坏了车速失去控制,不能爬坡,不敢开车什么的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这也车主忧心不已,每一次的维修费时又费钱,可以说是相当糟心了,更何况变速箱这么重要的器件一年一坏,也足够反应了海马S5整体质量到底如何了。

       缺点三:动力太弱,由于海马S5走的也是低价高配路线,内部配置上去了,却在最为关键的发动机上出了纰漏。海马S5采用的是以前的老款马自达的发动机改良版,马自达的发动机在原来或许还算不错,但是就现在来看却很差劲了,海马改良以后也并没有好上多少。它直接导致了海马S5的起步比较的肉,而且整体油耗偏高,让本来口碑就不怎么好的海马S5更是越来越差。

       总结:海马汽车如今销量暴跌,可以说也是事出有因吧。自身的产品非常单一,而且旗下车型质量问题频出,就连售后工作也经常做不到位,口碑非常的差,可以说是相当不建议购买它旗下的车辆了。

汽车 4S 店纷纷倒闭,汽车商家该如何自救?

       海马汽车M5是因为发动机存在严重故障停产的。

       海马汽车M5安全上配有双气囊,ABS+EBD+BOS电子辅助系统。儿童安全上也有安全座椅接口以及儿童锁等配置。舒适便利上并不算太丰富,满足日常的行车需求。

       海马汽车M5更名为福美来M5的前悬挂使用目前轿车、城市SUV广泛采用的麦弗逊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不少。福美来M5的后悬挂则采用E型多连杆结构,实质上是一种四连杆的独立悬挂。优点就是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性,尤其是独立的两个后轮比普通的非独立后悬拥有更佳的舒适性。

扩展资料:

       海马汽车M5车型配置介绍如下:

       

       新一代福美来M5采用全尺寸车身设计,车身长度4698mm达到同级最高,为驾乘者提供了质享舒适空间。造型采用风动美学设计理念。有效将风阻降低至0.28,达到同级最低水平,为驾驶带来经济环保。

       新一代M5整车扎实稳健,拥有A级最强底盘,继承了福美来CTCC冠军车底盘基因,采用前麦弗逊后5连杆独立悬架,最大幅度的减小地面冲击力配之EPS电动助力转向和41度前轮转向角度使车辆操控更为精准。

       凤凰网-海马新M5将于今日上市预售7.99万元起

       百度百科-新一代福美来M5

关于海马汽车跟马自达汽车销量销售地的问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4S店倒闭潮这个提法其实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目前4S店虽然处于经营困难期,但是选择退出的投资人依旧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人退出,也能够迅速找到大型集团接盘。这也就是说,汽车4S店的总体数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如果我们再算上包括一些新进入的品牌在持续开店,那么全国4S店的总量也是稳中有升的。

       那么,现在4S店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车销售锐减,新车利润率大幅降低。根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百强经销商毛利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新车销售的毛利占比从13年的42%下降到14年的39.4%,想必到了今年还将进一步降低。这说明,大型汽车经销商已经不再靠新车销售过日子,而是不断的做大基盘数字,挖掘售后和水平事业的利润率。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4S店倒闭潮这个提法其实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目前4S店虽然处于经营困难期,但是选择退出的投资人依旧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人退出,也能够迅速找到大型集团接盘。这也就是说,汽车4S店的总体数量还是基本稳定的,如果我们再算上包括一些新进入的品牌在持续开店,那么全国4S店的总量也是稳中有升的。那么,现在4S店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车销售锐减,新车利润率大幅降低。根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百强经销商毛利结构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新车销售的毛利占比从13年的42%下降到14年的39.4%,想必到了今年还将进一步降低。这说明,大型汽车经销商已经不再靠新车销售过日子,而是不断的做大基盘数字,挖掘售后和水平事业的利润率。

       我举一个例子,有地区的奥迪经销商几乎卖车是全线亏损,那么经销商的策略是把曾经每月300台的目标下降到目前的200台左右,这样可以实现整体的盈亏平衡。经销商们和车企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车企也不太可能逼迫经销商为了达成提车KPI而强行压库,而经销商也不可能因为卖车亏损就不进行销售,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状态。在我看来,其实销售的寒冬期对于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而言或许是好事,他们正虎视眈眈的精心挑选着猎物,一旦发现有合适的绵羊就会立马扑上去,现在的收购成本可是比旺季要低很多。虽然我们说现在并没有什么汽车经销店的倒闭潮,但是经销商们转型却是早已在思考的问题。经销商怎么转型?我们还是可以先看看上图百强经销商的收入构成:新车销售收入依旧是收入的大头,但份额却在降低;其次是零部件和维修服务,收入也下跌了几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二手车业务、金融保险以及其他业务是在大幅上升。对比美国经销商,新车收入不过是占到半数,其次是二手车销售,然后才是维修和零部件。

       这个数据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新车价格在下降,虽然量在上升,但是收入占比却在下跌;第二,维修保养服务的流失率在提升,原因是4S店在这一块是暴利;第三,二手车业务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第四,消费者对4S店提供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其实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其实我们分析当前的形势的确可以证明以上几个观点。首先是销售层面,汽车电商大潮正在来临,但是汽车电商绝对是只会对大集团有效果,而根本轮不到小经销商吃肉。以最近汽车之家开始独家销售双龙为例,汽车之家启用自家的广告位、呼叫中心来支持双龙销售,而以前的双龙经销商只负责试驾和交车服务,成交一台汽车之家支付服务费(大意如此)。这里面,双龙在全国的总代理其实是庞大集团,这次汽车电商之所以能够做起来完全是因为庞大集团可以完成整体的物流链和供应支持,而这个案例放在大型品牌上其实并不太可能复制。同样的,易车也开始在做包销、定制以及中介服务,道理也差不多,汽车垂直网站希望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将原有的经销商转化为落地服务站,传统经销商干的是苦活累活,挣得是服务费,最终汽车电商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并非是出路,反而可能是一个坑。

       但是我也说了,汽车电商对于大型汽车集团还是有好处的。原因在于,一个大型汽车集团在拥有大部分品牌后,其实可以完全绕过汽车垂直网站,自己建立销售平台来进行电商活动。这更像是现在的机票销售,汽车垂直网站是携程,大型汽车集团就是各大航空公司,而未来还会出一些比价网站——类似去哪儿。从趋势上看,这是大概率事件,当前只是汽车垂直网站和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联手开拓电商的阶段,而后会是相互割裂,对于小经销商而言,几乎没有太多选择,要么被收购,要么成为汽车垂直网站的供应商。

       我们再看看维修保养环节。现在众多的O2O汽车服务创业项目大受追捧,抢走了很多汽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业务。但我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O2O服务其实对于经销商而言没有任何竞争力,目前经销商只是不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高额利润,但是一旦汽车经销商要发力售后,只需拉低售后价格,回厂率可以大幅提升,而那时候O2O服务赖以生存的低价策略其实没有太多的抵抗力。随着业务减少,O2O服务的技师收入开始下降,人才将很快流失,那么服务质量也随之而降低,那么更多消费者会选择4S店。当然,此时4S店的售后保养环节毛利率也会大幅下降,但胜在稳定持续,而这将成为小经销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未来最大可能发展的部分是二手车销售业务。一方面各大品牌在主推品牌二手车业务,另一方面,由于经销商依然是新车交付的渠道,在合适的价格前提下,车主会优先考虑置换服务,毕竟在流程上更无缝,所以经销商只要控制好二手车来源就可以充分发展。通过翻新和维修业务,可以将本身低价购进的二手车溢价售出,这显然是二手车高利润率的关键,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个有4S店信誉背书的。

       至于金融和保险服务,我个人并不看好。保险由于当前网络车险的突飞猛进,4S店已经占不了什么便宜,更多是通过保险代理在赚取差异,而金融业务主要是主机厂的金融公司在负责,4S店也是按照金融渗透率获取补贴,几个点的收益而已。除非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自建金融公司,获得更好的利益,但是要付出的成本和风险也极为可观。其他还有诸如延保服务等,只能说聊胜于无。

       没有颠覆性的出来,谈何大面积倒闭?年年都有经销商关门,新闻媒体总是会放大,引起话题。在做营销的时候,有个词语叫:“一句话拦截"!目的是引起关注。

       去看看军事论坛是不是总有美国跪舔中国的新闻,小编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样写了就会增加浏览量。所以新闻报道不就是为了引流而增加广告收入吗?

       不可否认经济下行,但是像说4S大面积倒闭的,我没发现。我从年初到现在,看到的倒闭新闻也就那么七八家。。。还不是某单一品牌的。倒闭的原因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但是哥们,4S店从开业到运营过两三年的,资金链哪会那么容易断裂?老板不作死,是不会死的。连经销商退网都要炒作个新闻,君不见,自从有了4S店以后,每年都有退网的,正常的很。

       最开始我说的,想要一个行业消亡,必定先要有颠覆性的东西出来。

       汽车之家和易车做汽车咨询平台和推广平台这么多年,如果整合主机厂资源做汽车买卖的生意,是不是可取,答案是可取的,汽车之家和易车目前都在试水平行进口车的销售,我接触过他们的整套流程。首先我表示,整个流程和体系简直就是一坨渣渣。

       然后我无意的问了一句:为什么只做平行进口车?

       他们回答:因为主机厂不给车他们。

       在我心中的疑惑顿时明朗了。

       那些说什么阿里天猫京东卖车的,都散了吧,该干啥干啥去,那卖的车都是4S店的车,又不是主机厂直供车。还有现在不是流行什么B2C销售,O2O销售吗?

       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们,现在有这样的创新公司,跟主机厂玩,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交车程序必须到4S店去,成交数量要算在4S店,至于分成奖励怎么算,那是另外一回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两个:第一,保证车主利益,第二,保证客户体验,第三,保证车源合法。第四,保证政治正确。如果你脱离这几个,想把车直接给到车主手中,你当汽车是家用电器?一个拖挂车拖一台车走一趟的费用,谁承担?这都不算成本的吗?

       4S店开那么多家,知道为什么吗?覆盖率是一个销售提升的重要指标!覆盖率的增加,是更大程度保证客户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商家的竞争性,获利的仍然是客户!一个地区的独家经营是对客户体验的破坏和市场的垄断。市场经济懂不懂?汽车经销商端口,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体现最充分的行业。

       说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吗?

       要改的不是经销商,不要老是把矛头指向4S店

       改还是不改,倒还是不倒,要看主机厂的脸。这些企业都是央企和国企。《销售管理办法》就是一汽,东风,上汽他们拟稿,然后交到发改委,发改委再以这个形成了目前的销售管理格局,就算你是长城或者比亚迪你要是敢违反《销售管理办法》,都是属于犯法的事儿。就是说,怎么玩,他们自己说了算。

       要改的不是4S店本身,要改的是主机厂愿意以平等互惠的原则的和4S店进行合作

       什么东西在我们国家都变味了,主机厂都是大爷,下到4S店好吃好喝,吃拿卡要。

       说个小细节:某中日合资品牌,日本的高管来中国视察,到了某4S店以后,首先是召集所有员工,然后日本老头站在队伍面前跟大家鞠躬: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结束以后,老头带着日本人一行是站在门口对出去的员工一个一个的鞠躬。(大家弄懂双方的姿态了吗?)

        马自达的“三进三退”

       海马汽车的前身是始建于1988年的海南汽车冲压件厂,其当年买来了福特汽车的冲压线,为上海大众加工覆盖件。

       1991年起,海南汽车引进日本马自达929旅行轿车,开始了专业汽车生产。1994年,国务院批准由海南汽车制造厂和广东湛江三星,联合成立南方汽车公司,投资72亿元建设6万辆MPV项目,合资对象锁定为德国奔驰。

       但最终由于宏观形势以及广东和海南股东的分歧,致使该项目夭折。随后,海南汽车制造厂也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由于产品目录问题,海马从1996年至1999年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一度达到账面资金仅有800万元,债务却高达6亿元的窘境。

       而随着国家规划“三大、三小”的产业布局思路的提出,1997年,海南汽车制造厂以国有资产整体划拨的形式,进入一汽集团,成立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从而成为一汽集团的子公司。

       一汽海南也因此拥有了轿车目录。

       在海马汽车的发展历程中,日本马自达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成就了海马汽车,也最终成为海马和一汽集团关系发展的微妙因素。

       1991年,海马与马自达开始品牌合作,当时被许可少量组装生产汽车。1994年运作南方项目时,马自达无奈退出。

       南方汽车项目夭折后,当时海南汽车制造厂再次找到马自达合作。在1992年至1996年的5年时间里,海马共生产马自达的多款车型。

       但此次与马自达的合作都是技术合作,马自达并没有入资,而更为严重的是海马当时只有地方性生产目录,不能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汽车。

       1997年,海南汽车制造厂创业者之一的景柱出任总经理,并一手促成了和一汽集团合作的事项。当时景柱的想法是,拥有生产目录、获得一汽集团的产品和资金支持。

       1998年1月18日,海南汽车制造厂以整体划拨方式进入一汽集团,成为一汽集团100%控股的子公司。但一汽海南只得到了生产目录,其希望获得一汽集团产品和资金支持的希望却落空了。

       由于生产车型老化,一汽海南亟待一汽集团注入新产品和资金支持,部分车型已经在海南汽车制造厂生产了8年时间没有换代,没有新车型注入的一汽海南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在海南省政府的主持下,成立了由职工持股和民营资本进入的海南汽车集团,由景柱任董事长,直接与日本马自达签订普力马和福美来的技术合作协议,购买上述车型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权。

       同样是在海南省政府的主持下,一汽海南再次进行了重组,拥有普力马和福美来生产权的海汽集团进入了海马汽车,并获得49%的股权,一汽集团保留49%股权,海南政府持有2%的股权。

       至此,海马汽车的股权结构也由一汽集团100%持有的国有资本,变成了由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共同构成的股份公司。而后来,海南省政府将持有的1%股权转让给海马股份,另外1%股份委托其管理,所以目前海马汽车的股权结构为一汽集团持有49%,海马股份持有50%的股权和1%的管理权。

       海马汽车曾一度希望能够和日本马自达组建合资公司,但在一汽集团的框架下,马自达最终却将马自达6放在一汽轿车生产。肖利认为,日本马自达最终被撬走,这也造成了双方合作的隔阂。

       可见,马自达的“三进三退”对海马后来的股权变化以及发展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马自达分手后,海马也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继续合作第三工厂

       目前,虽然海马方面已经否认了和一汽集团分家的传言,但是双方的关系却也更加微妙。在海马郑州基地获得轿车生产资格之后,海马股份旗下的汽车资源其实已经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一汽集团共同持股的海马汽车,另一部分就是海马股份100%控股的郑州基地。目前海马股份已经依托郑州基地,演变成一个独立的汽车制造商。

       去年,海马股份在重组郑州轻汽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马(郑州)基地,规划产量30万辆,生产车型主要是微型轿车。

       而对于此前传言的海马汽车将搬离海南的消息,肖利明确表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海口和郑州两个基地是有分工的,而且在海口的海马汽车第三工厂建设即将启动。

       据了解,海马汽车第三工厂占地面积约831亩,设计产能15万辆,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为15亿元。

       去年,海马汽车销量达到13.1万辆,同比增长62%。按照海马汽车发展战略,海口基地产销量目标为30万辆。第三工厂建成后,海马汽车海南工业园将拥有3个整车生产工厂,2个发动机工厂,1个变速器厂。同时,还有近35家配套厂。

       虽然目前一汽集团并不过多参与海马汽车的具体管理,但是在海马汽车盈利能力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一汽也许并不情愿撤出海马。

       今天关于“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马汽车4s店为什么关闭”,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