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力帆汽车公司现状_力帆汽车公司现状分析
传统燃油摩托车主要由汽油或柴油作为驱动,但因传统燃油摩托车对环境污染较大且使用费用比电动摩托车为昂贵,加上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力度加大,民众环保意识业越来越强,因此电动车代替传统燃油摩托车的趋势也越来越强。
大长江摩托车销售稳坐第一,绿源杀进摩托车销售前十强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钱江股份退出了摩托车销售量前十家企业,绿源杀进摩托车销量前十强。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为大长江、隆鑫、宗申、银翔、力帆、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绿源、北方企业、广州大运,分别销售196.58万辆、113.81万辆、103.57万辆、96.24万辆、95.87万辆、89.42万辆、82.14万辆、75.45万辆、74.24万辆、58.91万辆。
与上年相比,除绿源外,有隆鑫、宗申、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4家企业增长,其他5家企业呈不同程度下降。
大排量传统燃油摩托车越来越受欢迎
2019年,我国传统燃油摩托车产销量位居前三位的系列品种为:110ml<排量≤125ml,125ml<排量≤150ml和100ml<排量≤110ml。其中排量处于110ml和125ml之间的产销量分别为519.09万辆和510.12万辆,分别占总产销量的34.49%和34.40%。整体来看,2019年摩托车产销以大中排量为主。
目前我国小排量摩托车被电动摩托车取代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在摩托车消费领域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大排量摩托车因其拉风的外表和强大的动力受到我国摩托车发烧友的喜爱。
我国各地环保政策加强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保事业的发展,各地环保政策都在加强,如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在减少汽车及摩托车尾气的排放因此电动车取代传统燃油摩托车的趋势越来越强。
电动摩托车替代传统燃油摩托车趋势明显
传统燃油摩托车对环境污染较大且汽油、柴油等相比电能较为昂贵,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电动摩托车替代传统燃油摩托车。部分摩托车生产商也开始转型,对电动摩托车的研发投入加大。
由2017-2019年我国传统燃油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的产量对比图可以看出我国电动摩托车,我国电动摩托车的增长速度较快,2019年我国传统摩托车产量为1504.85万辆,较2018年同比下降2.53%;电动车产量为231.81万辆,较2018年同比增长1567.69%。
从我国传统燃油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燃油摩托车销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电动摩托车销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2019年传统燃油摩托车因“国III”转“国IV”排放标准导致价格升高,因此人们转而购买电动摩托车数量增多。
2019年我国传统燃油摩托车销量为1483.07万辆,较2018年同比下降3.92%;2019年我国电动摩托车销量为230.19万辆,较2018年同比增长1611.45%。2020年1-10月我国电动摩托车销量为246.4万辆,已超过2019年全年销售量。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百强企业,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因此,百强企业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核心一极,在众多的国家及地区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2004年以来,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已连续17年发布百强企业榜单,折射着地区经济 社会 的发展情况。
众所周知,2017年以来,重庆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从全国领先,逐步下滑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我们以2017-2020年为时间切面,梳理重庆百强企业发展特征。
重庆百强企业门槛提高
2020年,重庆百强企业入选门槛提高到33亿元,比上年提高7.6亿元,是2004年首次发布重庆企业百强榜时入围门槛3亿元的11倍。其中,金科集团以2019年营业收入1907亿元位居重庆企业百强榜首,2至10名依次是龙湖集团、长安 汽车 、迪马实业、华宇集团、化医集团、英业达公司、建工控股、能源集团、隆鑫控股。
按企业性质划分,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户,民营企业45户,民企占比逐年提高;按照产业性质划分,含第一产业1户,第二产业57户(其中制造业43户,建筑业14户),第三产业42户。有意思的是重庆百强企业里竟然没有几家外企。
今年榜单里出现了17张新面孔,分别是迪马实业、中昂集团、金龙铜管、美的制冷、中建桥梁、国际信托、渝发建设、万泰建设、重庆苏宁、平伟 科技 、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惠科金渝、惠科金扬、中拓钢铁、传音 科技 、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中建西南分公司。
本年度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计达到2.1万亿元,企业总资产总计达到5.26万亿元,总计实现利润1366亿元,纳税1124亿元,去年投入的研发经费总计达到248亿元,共提供就业岗位77.8万个。
百强排位争夺激烈
对比2020年和2017年的重庆百强企业榜单,发现百强企业榜单的更新率高达44%。也就是说,2017年百强企业榜单中,有44家在2020年已经消失。即便是将2017-2019年所有的百强企业汇总,与2020年的百强榜单对比,2020年还是出现了25张新面孔。
另外,我们对比了同时出现在2020年和2017年百强企业榜单中的56家企业的排名情况,排名变化十分明显。56家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排名保持不变,其余的企业中,33家企业排名下降,20家企业排名上升。其中,排名下降最快的是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排名上升最快的是重庆华宇集团有限公司。三年之间,不论是榜单企业,还是排名顺序,重庆的百强企业均出现大幅调整,可见竞争之激烈。
这种激烈竞争,一方面带来入围门槛的逐年提升,另一方面也对研发创新等要素整合提出新要求。从入围门槛看,三年间,重庆百强企业的门槛提高了约1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3%,2020年入围门槛达到33亿;从研发投入总额看,2020年重庆百强企业总共投入研发经费约248亿,较2017年增长约52%,年均增长率约15%。
百强企业半数集中于主城都市区北部
从地区分布看,2017年以来,重庆的百强企业主要分布于19个区县,占到重庆区县总数的50%。这19个区县,除万州外,其他区县均处于主城都市区。也就是说,主城都市区是重庆百强企业的主要载体。
从各区县百强企业数量看,19个区县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主要是渝北、江北和渝中,各区县的百强企业数量在10个及以上;第二梯队以九龙坡、沙坪坝和南岸为主,各区县的百强企业数量介于5个和10个之间;剩余区县为第三梯队,各区县的百强企业数量均在5个以下。
进一步细分来看,以2020年的百强企业分布为例,渝北、江北和北碚三个区共有50个百强企业,刚好占到百强企业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北边,目前是百强企业的主战场。这得益于北向战略的指引和以两江新区、自贸区、保税港区等平台为载体的长期耕耘。未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全面推开,百强企业的分布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行业结构总体稳定
行业结构与特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趋势的核心内容。参照最新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逐一核对百强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整理形成百强企业行业分布资料。
2017-2020年,重庆百强企业主要涉及34个行业大类,约占全部行业大类数量的35%。从三次产业角度看,34个行业大类中,涉及二产的有20个,涉及三产的有14个。以2020年为例,共有52家百强企业分布于20个涉及二产的行业大类。可以说,从数量而言,重庆的行业结构略偏向二产。
从行业大类结构看,2017-2020年,重庆百强企业主要隶属于商务服务业,批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 汽车 制造业,货币金融服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7大行业。
这7大行业中,由于许多企业以集团公司名义申报百强企业,因此商务服务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汽车 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均属于重庆工业中的支柱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百强企业数量基本稳定, 汽车 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百强企业数量呈下降态势,某种程度上印证着市场态势。
土木工程建筑业的百强企业见证了重庆的基建发展过程,其百强企业数量走出回路-反弹的路径;批发业保持稳定发展,侧面显示出消费水平的提升;货币金融服务的百强企业数量逐步增加,既有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崛起,也有消费金融公司的借势发展。
另外,重庆百强企业的行业结构基本稳定。2017-2020年,34个行业大类中,百强企业数量基本持平的行业有16个,约占总数的47%;百强企业数量减少的行业有8个,约占24%。从百强企业数量看,大部分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重庆能坐稳中国城市GDP第四位置吗?
2019年重庆GDP23605.77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4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96.8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57.51亿元,增长6.4%。人均GDP达到75828元,增长5.4%。全年全市常住人口3124.32万人,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1913.9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1.26%。城镇常住人口2086.99万人,城镇化率为66.8%。
2020年中国各城市上半年GDP比拼中,重庆凭借1.1万亿的GDP成功超越广州,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
在中国城市竞争中,重庆的优势在于还拥有人口红利,可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坐拥直辖市政策优势。“”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的落地实施,也会给重庆带来新的机遇。从中国最懂经济的黄奇帆开始,重庆就有意控制了房价的上涨。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时代,重庆的地位也会凸显出来。
但同时重庆经济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足, 汽车 产业一度是重庆的主导产业,但如今力帆 汽车 走向破产,长安 汽车 从不是主流车企,在新能源 汽车 时代也没有作为。
其次是重庆在 科技 创新上乏善可陈,到现在为止,科创板140多家上市企业中,竟然没有重庆企业。而北京有25家,上海有19家,深圳有13家,广州有5家。同为西部地区的西安、成都也各有2家。
在深圳获得特区成立40周年的政策大礼包后,上海、北京、深圳国内三大一线城市的地位会更加稳固。而重庆和广州将在未来几年竞争中国城市GDP第四城的位置。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 财经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