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世宁八骏图_朗世宁八骏图共几幅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朗世宁八骏图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1.郎世宁画的马是什么类别的画?

2.八骏图的作者

3.八骏图与百骏图的区别

4.八骏图的郎世宁八骏图

5.清郎世宁八骏图的基本信息

6.清郎世宁八骏图的作者简介

朗世宁八骏图_朗世宁八骏图共几幅

郎世宁画的马是什么类别的画?

       郎世宁,意大利人,画家、建筑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传教,随即入皇宫任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郎世宁擅绘骏马。因为他画的马色彩丰富、质感细腻,又因他的西画背景,颇有些油画马的韵味。由于他画马的独特技法,有人认为他画的马不能算是中国画。那么,这种认识对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画的定义。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接下来,我们看看郎世宁画马的代表作品:

       《百骏图》绢本画,纵94.5cm,横776.2cm。创作于雍正二年(1724年)。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十骏图》绢本画,创作于乾隆八年(1743年),这十幅画是十匹骏马的肖像,依照真实的骏马所绘,画幅巨大,几乎与真马相当。据《石渠宝笈》记录:“每轴署字语,又满洲字、蒙古字隔一行。轴高七尺四寸,广八尺四寸有奇。”

       《八骏图》绢本画,创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纵51.2cm,横166cm。

       郎世宁对于中国马画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融合中西画法,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史称郎世宁新体画。他画的马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

       比如:他在中国画工具、材料、技法的基础之上,凭借自己的独特理解开创了“丝毛”技法画马。其具体方法是毛笔摆弄成排笔状,沿着马的结构依次渲染,极大增强了马的真实感。与清代任颐的“写意马”,并称为清代两大画马流派而影响深远。

       可见,郎世宁这些作品采用的都是传统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符合关于中国画的传统定义。关于技法方面的争议,中国画并没有界定一定要用哪一种技法来画。因此,他的这些马画是中国画无疑。

       郎世宁的马画对现代工笔马有比较大的影响,而现在学画写意马的人比较多,这也是一部分人对郎世宁作品认识不足的原因之一。

八骏图的作者

       。《八骏图》为其写实性代表作品。所绘八匹骏马,与真马等大,均为中亚等地进贡清王朝的罕见名马,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生技巧。作品为绢本,画面钤有御用“乾隆御览之宝”印章与朝廷重臣的题赞。其尺幅之大、装裱之巨且精为画史所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

八骏图与百骏图的区别

顾宝兴。

       《八骏图》是近现代上海画坛知名的画家顾宝兴所做的一幅绘画作品。

       八匹骏马,形态迥异,飘逸灵动,洒脱不羁。他的马,散漫在柳荫水岸,有的安于现状,有的追思过往,有的探看未来。马的命运,就像是人的命运,马的性情,就如同人的性情,马的姿态,又好似人生的姿态。其作品既有晋唐、北宋院体画的谨严工整,也有元、明山水的萧散写意,清郎世宁画马的中西相兼之意趣。前人的这些艺术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融合,整个画面的自然与审美的意境构造——平林漠漠,远山间间。

       瀑前腾跃,柳下汀渚,骏马之不同生存状态与天地四时朝夕变化的山林云气相融,通过中国画南宗特有的“温静淡泊”风致,虚实之间,将充满灵性之马所具备的人格化诗意象征弥漫画面,充分展示出绘画本身具有的本体审美的叙事性。

八骏图的郎世宁八骏图

       数量不同,画家不同。

       1、数量不同。《八骏图》中骏马的数量为8只,《百骏图》中骏马的数量是100只。

       2、画家不同。《八骏图》是近现代上海画坛知名的画家顾宝兴所做的一幅绘画作品,《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郎世宁八骏图的基本信息

       郎世宁 《郊原牧马图》卷,清,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51.2cm,横166cm。故宫博物院(北京)藏。  此画又称《八骏图》也是国画。

       郎世宁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圣马塞兰诺(San Marcellino),青年时期随卡洛科纳拉(Carlo Conara)学习绘画与建筑,并在1707年左右加入了热那亚耶稣会。刚开始只为意大利的教堂画壁画,1714年居往在葡萄牙里斯本及科英布拉。几年后对中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1715年前往中国。期间曾于澳门学习中文、并以“郎世宁”作为汉名。

       郎世宁在一生大半待在中国,历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计约有50余年。1715年到中国时,被康熙帝以艺术家的身份召进宫中,曾协助圆明园的规划设计,他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并改用胶状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也就是今日的胶彩画作法,他曾试图要求康熙帝开办学习用西方透视原理来绘画的绘画学校,但不被采用,后来与中国学者年希尧一起出版了一本《视学》,是中国第一部透视学专著。

       1757年,乾隆帝曾为郎世宁举办七十岁大寿,证明他在宫中颇受礼遇及恩宠。晚年亦为乾隆帝及其妃留下不少的肖像。最后郎世宁于1766年在中国去世,官至三品再追赐封为侍郎衔。享年78岁。葬于滕公栅栏。在他之后的西洋传教士画家有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艾启蒙(Ignaz Sichelbarth)、贺清泰(Louis dePoirot)、潘廷章(Giuseppe Panzi)等。

清郎世宁八骏图的作者简介

       名称清郎世宁八骏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图轴,绢本,纵:139.3公分,横:80.2公分

       郎世宁(1688—1766),是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国,随即入宫,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郎世宁正值七十大寿,为此,皇帝还特地为他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生日当天上午,郎世宁赴圆明园晋谒乾隆皇帝,除了贵重物品赏赐外,得皇帝亲笔题写的颂辞,在从圆明园返回城里的路上,郎世宁更是荣耀万分,坐在华丽装饰的轿内,由24人的乐队作前导,后面有不少满汉官员骑马相随,所有在京师的传教士也都聚集在宣武门的天主教南堂,为郎世宁祝贺。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宁甚得皇帝恩宠,殊荣有加,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其次,郎世宁的艺术成就很高。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在绘画创作中,他重视明暗、透视,用中国画工具,按西洋画方法做画,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同时具有前代所有宫廷绘画中所没有的独特风格。故他的中西合壁画风深受皇帝器重。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由于郎世宁绘画成就很高,从其学画的甚多,有孙威风、永泰、张为邦、丁观鹏等,这些画家连同他们的老师郎世宁,在宫中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画,又不同于同时代的文人绘画及民间绘画的新颖、别致的流派、并使之成为雍正、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同时确立了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再次,郎世宁的作品大都被宫廷收藏,民间罕见。郎世宁到京城就入宫成为一名专职的画家。由于郎世宁作品采用明暗画法和写实风格,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欣赏,故郎世宁创作的作品几乎都留在宫内,民间几乎很难见到,因而郎世宁的作品弥足珍贵。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朗世宁八骏图”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